科大觅地建“创新园”,推动新工业

2023-03-15 11:56

10

▲科大副校长(研究及发展)郑光廷。

香港正致力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,以往主力上游研究的大学,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角色更为积极主动。科技大学副校长(研究及发展)郑光廷接受本报专访,透露科大已向政府倡议,选址将军澳及清水湾的三幅用地建设“科大创新园”,有别于现时科学园、数码港的管理模式,建议由大学牵头,直接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。科大亦正兴建及规划3座新教学大楼,分别发展生物科技、半导体等顶尖范畴。

曾任科大工学院院长,现时负责科研及技术转移发展策略的副校长郑光廷在专访透露,科大已向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提出,建设暂名为“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园”的科学园区,初步已物色邻近将军澳工业  ,两幅并不相连的土地,以及一幅邻近科大清水湾校园的土地作选址。

拉近距离 将优势最大化

他以清华大学的“清华科技园”为例,指创新园概念是撮合工业界专长与大学的科研优势,“最重要是让工业界与学校距离拉近,互相了解,他们知道市场需求,需要哪一方面科技,而学校则有科研能力。大湾区很多企业与科创人员,如果放在科大旁边,可以发展这样的园区”。

12

▲清华科技园

由大学成立公司参与管理

11

▲EPFL创新园。

对于“科大创新园”日后管理模式,郑光廷强调尚待商讨,校方持开放态度,但强调“科大一定要有位置”,可参考清华科技园或洛桑联邦理工学院(EPFL)创新园的做法,由大学直接或成立附属公司参与管理,“利用大学的科研能力,吸引高科技公司落户,跟学校紧密合作,彼此推动科研”。

现时邻近香港大学的数码港,与中文大学旁的科学园,前者由政府全资拥有的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,后者由法定机构科技园公司主理。郑光廷认为,第三方管理者“只是房东或中介人,而非工业界或拥有科技者”,令进驻园区的业界与大学的关系仅为“邻居”,双方缺乏合作动力,难有协同效应,“这样倒不如让工业界来管,但又不能只给一家公司,谁来管理便有问题”。

郑光廷指,科大领先的优势领域涵盖人工智能、机械人、物联网、新材料技术、集成电路设计,健康科技、新能源等,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可观,每年申请约300项专利,而每年有80至90项专利获企业与初创公司产业化,至今已培育逾1600家初创企业,包括9家独角兽企业及7家上市公司,创造逾4000亿元的经济效益。

13

▲科大向政府倡议,选址将军澳及清水湾的三幅用地建设“科大创新园”。 科大图片

他相信科大具备条件,吸引高科技企业合作,“科大有这么强的科研能力,在未来5至10年,对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,可以扮演更重要角色。”

扩教研空间 拟建3座新大楼

为进一步扩展教学及研发空间,科大计画兴建3座新大楼,其中去年底动工的“李家诚创科大楼”,将设机械人、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、可持续发展及健康科学等的实验室,料2024至25年完工。郑光廷指,另一座主要供生物科技研究用的新大楼,已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及政府支持,待立法会审议拨款后动工,料最快2026年完工;至于第三座新大楼正进行初期规划,计画2028至29年落成,将用于量子科学、先进材料、半导体等研究,他期望新设施能够尽快落成,“新型工业化最重要是科研能力、科研人才与科研成果,否则根本不能做”。
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

相关阅读
热门文章